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公司動態
-
“潘教授,為什么我家的板栗樹長的茂盛,可就是不掛果呢?” “潘教授,我家的板栗樹上出了很多蟲子,能不能用殺蟲劑消殺呢?”
9月12日上午,凌云縣隴槐村村委會大院內一片熙熙攘攘,村民們圍著從廣西大學遠道而來的林學專家潘曉芳不斷發問。大學教授到偏遠農村給普通村民上課,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百色市凌云縣地處滇黔桂石漠化連片特困地區腹地,是一個集老、少、邊、山、窮于一體的國家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隴槐村位于凌云縣東北部,是該縣第二大貧困村。
隴槐村總面積為26.5平方千米,大部分地區都為坡地,且土地貧瘠,“泥夾石”廣布,全村近80%的面積為大石山區,真正便于開發利用的土地資源極度缺乏,全村人均耕地僅0.62畝。山高谷深地少,讓吃米飯成為一種奢望,但年均27攝氏度的氣溫,讓另一種植物在這里茁壯生長,板栗樹生命力強,可以在多種自然條件下生長,尤其是在熱量充足的山區地帶能產出質量上乘的果實,這恰好是隴槐的優勢所在。
隴槐村大概有七八十戶村民種植有板栗樹,種植面積多達400余畝,但畝產僅為100多斤,遠遠落后于畝產500斤的平均產量,經濟效益很差,村民也逐漸喪失了種植板栗樹的熱情。
從駐村第一書記處了解到相關情況后,技術部黨支部書記王琪不禁陷入了沉思,“大山深處,最豐富的就是山場林地。如何把村民家門口的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讓村民找到致富門路、過上小康生活?”。既然村子里種有大量板栗樹,辦法還得從板栗樹上入手?!爸呜毾戎斡?,扶貧先扶智”,王琪想到了產業技術幫扶的方法,對于貧困地區,產業扶貧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辦法,要想辦法送科技下鄉,把先進的種植技術送到農業生產第一線。
說干就干,打定主意后,王琪立即召開支委會共同討論制定方案,并聯系機械黨總支、系統設備部黨支部共同開展。
經過慎重的調查了解及接觸,三部門決定邀請廣西大學林學院板栗樹研究專家潘曉芳教授到隴槐村為村民講解板栗樹高效種植與防病蟲害技術。潘教授從板栗種植時間、品種選擇、肥水管理、整形修剪、疏花疏果、提高授粉率、防病蟲害、防凍等方面進行了全面細致的講解,并耐心回答了村民關切的問題。
本次培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課后村民大贊這次培訓是“一場及時雨”,專家的解答切實解決了大家在板栗栽培過程中遇到的許多問題,紛紛表示,“聽了潘教授的培訓,心里有底了,信心更足了?!?/span>
“之前我家種的10多畝板栗,因為不懂種植,基本不施肥,也不除草剪枝,板栗掛果率低,和村里許多種板栗的人家一樣,我家也因收入低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今天聽了潘教授的課,感覺以前都是瞎忙活,方法不對,按照潘教授的講解,只要種植得法,畝產提高幾倍不是問題?!贝迕耒娮娓惶崞鸺依锓N植的板栗樹如是說。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為達到扶貧攻堅變“輸血”為“造血”的目的,近兩年,防城港公司不斷拓展工作思路,創新扶貧模式,結合扶貧地區實際情況,努力做到精準施策,以激發欠發達地區低收入人口發展的內生動力為目標,助力幫扶地區實現“真脫貧,脫真貧”。